- 織帶的發展
- 發布日期:2014-7-14 瀏覽次數:
機織(梭織)
經緯交織。并捻后紗線經整經做成筒子(盤頭),緯紗搖成紆子,在織機上織帶。30年代,為手拉木織機、鐵木織機織帶。60年代初,以1511織機改裝成織帶機,現仍廣泛使用。因帶子寬度小,織造方式不一樣,有單條、雙條、數十條不等,有單層,也有雙層。
1967年,行業以工人為主體的無梭織帶研究小組,成功地自行設計、自行制造出高速單條無梭織帶機,實現織帶不用梭,且工序縮短,占地面積小,勞動生產率提高,是中國織帶工藝史上的創舉。
70年代,由于帶子連續染色整燙機的推廣,有色帶子的加工,由先染后織的傳統工藝,發展到先織后染,先織后漂,整燙后處理連續化,織帶技術進入機械化大生產的行列。80年代初,行業引進瑞士、意大利、聯邦德國高速無梭織帶機,整燙聯合機,包纏線機,整經機等,織帶技術邁入新的發展階段。
織帶工藝技術的進步,帶來產品的升級換代。1979年,國內第一代SD9-9型橡膠錠帶試產成功,使橡膠錠帶產品結束依賴進口的歷史。1980年,又研制出SD-81A、B型橡膠錠帶,具有軟、輕、薄、牢、伸長小、沖擊力小,接頭短而平整的特點。1990年初,為桑塔納轎車配套用的汽車安全帶試制成功。又經兩年多時間開展調研、組織試制,產品質量達到QC49-92和TL-VW470標準。
編織(錠織)
紗線經絡筒、卷緯形成緯線管后,插在編織機的固定齒座上,緯紗管沿8字形軌道回轉移動,以牽引紗線相互交叉編織。通常錠數為偶數,織成帶子為管狀,錠數為奇數,織成的帶子為扁片狀。錠織工藝舊中國就開始應用,錠數因設備不同,一般為9~100錠不等,編織的基本工藝流程為:漂染—卷緯—織造—落機開剪—包裝。1960年開始,對編織機進行多次技術革新,主要有桃板直徑放大,安裝斷橡筋自動停車裝置,鐵錠改為尼龍錠子。這些設備上的改進,使車速提高到160~190轉/分,看臺率增加一倍,產品質量大為提高。
編織不但可織帶,還織繩。管狀帶是編織繩的一種,直徑1~4厘米的稱繩或繩線,直徑大于4厘米的又稱繩索,直徑大于40厘米的一般稱為纜或纜繩。1989年,行業引進日本八股纜繩生產線設備,于翌年生產出聚丙烯八股纜繩,產品獲國家銀質獎。
針織
70年代,針織經編、緯編技術,已廣泛應用于織帶。1973年,試制成功針織尼龍寬緊帶。1982年,開始引進意大利鉤編機,工藝先進,生產品種廣,特別適應薄型裝飾類帶織物,如花邊、松緊帶、窗紗、裝飾帶等;竟に嚵鞒虨椋浩—絡筒—織造—整燙—包裝。
70年代前,消防水帶管坯用平織機編織,管坯口徑尺寸變形大,產量低。1974年下半年,行業組織管坯織造研制小組,根據針織的原理,采用經緯梭織,依靠成圈紗在成圈過程中,利用成圈紗的圓柱與沉降弧,將不交織的經紗與緯紗連結成一個整體,而成為襯經襯緯管狀針織物,產品涂塑出水管及高壓消防水帶的生產工藝技術水平居全國之冠。
- 上一篇:我國織帶業的前景發展方向
- 下一篇:織帶的分類
- 如何降低織帶噪音對工人生產的影響2016-8-10
- 織帶連續染色注意事項2016-8-1
- 織帶使用材質和材質特性2016-7-10
- 提花織帶工藝簡介2014-7-18
- 軍用尼龍織帶產品特點2014-7-18
- 滌綸織帶產品特點2014-7-18

- 泰州市美聯織帶有限公司
- 電話:0523-86815013
- 移動電話:15850879890 18914547573
- 傳真:0523-86815003
- 地址:泰州市寺巷街道人民路147號17棟
- 網址:www.tzmzld.com

